徐海涛
说起成都量具刃具厂,老成都人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这个建筑曾经是成都市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厂是什么时候建的呢?
成都量具刃具 厂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末,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成都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1956 年5月15日在府青路破土动工,
1957年底基本建成投产。
1958年下放成都市重工业局领导,
1962 年收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
1971年下放归四川省机械工业局领导,
同年又下放成都市机械工业局领导。1984年成都硬质合金工具厂并入,更名成都量具刃具总厂。
成都量具刃具总厂是定点生产通用量具、刃具及精密量仪的专业厂,系重复使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工厂设计图纸建造的,总投资 2954 万元,设计纲领为年产刃具6大类602 万件,量具12大类68.9万件。
1957年投入试生产。
1958年达到设计水平。
1959年收回国家投资。
1962 年研(仿)制生产出深度及高度游标卡尺等产品。
1966 年至 1976 年,新建、改造锅炉房、照像刻度房、动力库、千分尺和仪器厂房,完成百分表、千分尺的改型和钻头、丝锥制造的新工艺。
这个厂是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复制品,这个照片就是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照片,
下面这个是成都量具刃具厂的照片
你看一样不一样?
现在的“东郊记忆”里面还有建有一个“幸福门”,
成都量具刃具厂是毛爷爷视察或者说是参观或者说是微服私访过的唯一的在成都市的工厂。
照片中,毛爷爷左手边的那位就是当年的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厂长,名字叫做杨亭秀
他是成都量具刃具厂的第一任厂长
1956年国家一机部决定调杨亭秀同志到四川成都筹建成都量具刃具厂,担任厂长兼
党委书记。他充分发挥哈尔滨建厂的经验,利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设计图纸,大大缩短了开工时间,半年时间便建起了机修厂房、中材库房、模盒车间、刃具厂房等。到 1956年底,中央下令成都量具刃具厂缓建,投资削减一半。按照计划,这一半投资仅够用于建设宿舍、培训员工和发放工资,生产根本无法提起。在这种情况下,杨亭秀大胆
调整基建计划,决定将建宿舍的钱节省出来搞试生产,并动工T建设量具厂房大楼,按试
生产要求购置必要的机器设备。同时干部工人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将宿舍、小学、幼儿园、俱乐部、医院、食堂、办公室等非生产设施全部建成能用10年左右的草房子。
杨亭秀带头住草房子,一住十三年。就这样,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央下令缓建,投资削减一半的情况下,一个能容纳4000余人的大型骨干企业便初现端倪。
1957年3月5日朱德委员长到厂视察,觉得这个厂子在建设中与其他厂子不同,便饶有兴趣地在草房办公室里听取了杨亭秀同志的汇报。
朱老总越听越有兴趣,激动地说,你们厂的做法符合党中央、毛主席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符合党的群众路线。
随后朱德委员长在四川省委召开的省市干部大会上介绍了成量厂的建厂经验。3月16日又书面向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汇报了成量建厂的经验。中央看到报告后转发全国各省市学习。4月10日《人民日报》以《勤俭建厂的一个范例》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
1958年初成都量具刃具厂就正式投产了。
刚好,在1958年,中央决定在成都召开“成都会议” 。毛爷爷在1958年3月4号到成都,3月5号下午,参观了农村,路过成都量具刃具厂,想起这个厂是勤俭建厂的一个范例,临时决定进厂参观一下。
现在这个厂怎么样了,我还不太清楚。
反正是在原来的地方只剩下两栋房子了,一栋在二环路以内,一栋在二环路以外。
照片右边的那栋红房子是在二环路以内,我在60年代中期还进去过,我有一个好朋友的哥哥当时就在这个厂上班,这栋红房子那个时候是厂里的单身宿舍。
这个厂的职工的幸福感现在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