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646字37图,预计需要10分钟!-
大家好,我是冷大侠。
上个月在扒德阳路边停车费从3月1日开始调整【详情】时,统计了一下德阳目前汽车的保有量大概是55.8万辆。
△经典“坐骑”
要是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阳的街头,自行车可不是寻常百姓买得起的消费品。
1960年,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要卖161元人民币。
六十年代的161元有多值钱?当年一包大前门卷烟3角一包,40瓦的灯泡4角一个。普通人家想买一辆自行车放在当年,不吃不喝起码3个月才敢买。
不开玩笑,六十年代能挣50元一个月,那都是白领级别的有钱人。
所以,当年德阳街头,自行车都少得可怜,汽车更是凤毛麟角。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阳街头
但是,德阳街头第一辆汽车可以追溯到1935年。
从德阳往返成都之间,有一辆烧木炭的汽车。对,你没看错,烧木炭的汽车!
打仗都还没结束,德阳←→成都竟然可以坐上时速26公里/小时,每公里消耗木炭0.5公斤的汽车。
年轻一辈怕是没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哦。
烧木炭的汽车大概长这样,屁股后面或者发动机仓的位置都会有一个煤气发生炉。
△烧木炭的客车(示意)
现在的出租车不是都会“油改气”么,过去则是“油改炭”。
“油改炭”实际上就是烧“气”。
原理就是木炭加水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过滤后吹进气缸里燃烧,爆炸,转化为动力,驱使汽车前进。
现在的出租车和以前的木炭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前的气体不宜储存,搞不好就会爆炸。
现在出租烧气,以前汽车烧木炭的原因都是因为油太贵,前线资源都缺乏,后方物价自然贵得吓人。
△1943年,从都匀到贵阳的公路上,一位司机正在为卡车添加木炭
更何况那个年代,国内基本不产石油,全靠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等海外巨头供油。
层层加价,到终端使用者,可想而知有好贵。而且有钱你也买不到,买油要购油证。
△1931年,汽车工程师汤仲明将自己发明的“木炭代油炉”装载在汽车上
1935年,能在德阳坐汽车赶成都,必须要感谢一下发明木炭汽车的汤仲明等人。
话说转来,有了木炭汽车。
德阳不仅在1935年就可以坐汽车超成都。
以前,德阳还有一套自己的汽车生产线。你敢信?
1975年9月,黄许某个村上,一条生产线上开始生产汽车。汽车的品牌有两个,一个叫蜀风汽车,还有一个叫都江汽车。
这故事怕年轻一辈很多人也没有听过哦。没听过,没得关系噻,听冷大侠给你吹牛逼。
这事还得从65年前开摆。
△四川省德阳监狱
也就是1956年3月,黄许镇镇上将台側,四川省第二十一劳动改造管教队(德阳监狱)开始修建,占地69.84万㎡,直属四川省司法厅劳改局。系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管理场所,曾分段收押罪犯、劳教人员。
△国营德阳机制砖瓦厂
1958年,德阳监狱下属国营德阳机制砖瓦厂建成投产,有职工5323人。由于生产红砖质量优秀价格也低廉,在市场上太受欢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德阳生产的瓦
规模扩大以后,厂名一直叫劳动改造队也不好听。后来就根据厂子的邮箱编号95,改成了厂名:九五厂。
△九五厂
1975年,用自家生生产的砖瓦盖起了生产车间9间,同年9月根据二汽的图纸开始制造第一批汽车。
同年年底,九五厂成功制造出了5辆,DJ140型载重5吨的都江牌汽车。接着在1976年,九五厂扩大生产计划,生产了20辆。之后的每年都在增产,到1979年,九五厂年产量上升到了410辆。
△德阳生产的都江牌汽车
1981年,九五厂开始试生产DJ141型5吨载重柴油车。
1982年与四川消防器材厂合作,用FQ-140型二类底盘改装消防车。同时,九五厂开始生产4.4米轴距汽、柴油双排座加长车并进入相关专用车改装车领域开始生产:囚车、消防车、洒水车等车型。
1985年5月,以德阳九五厂为主体,成立了四川省蜀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后来改叫"四川省德阳汽车厂"。此后开始生产4.5吨柴油自卸车。
1992年,开始生产DY6404轻型客车和DY1020客货两用车等产品。其中,生产的都江牌5吨载重汽车和旅行车,填补了四川空白。
△柴油自卸车示意图
红极一时的九五厂,生产的汽车产销全国。厂里也有自己的医院、学校、食堂、电影院、甚至有自来水厂。
什么派出所、图书馆、活动中心、家属楼群、菜市场、招待所、储蓄所等一应俱全......
厂里的人都是有钱人呐,厂子弟是在九五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德阳九五厂技工学校七九级毕业生
原本以为,德阳汽车厂会接着做大做强做上市。
可惜,在越来越市场化的氛围中,德阳汽车厂与各路英雄交手。
△同时期的红星客车,1984年天津大发,1985年,组装的大众桑塔纳轿车在上海下线、1985年北京吉普合资公司第一款组装的JEEP切诺基下线。
△1986年,CKD组装的第一代天津夏利微型轿车问世。1988年,组装奥迪车问世;1990年那会,江淮汽车几乎垄断了国内中型客车的底盘市场;
△1991年11月25日,最后一辆“老上海”退下了生产线,自主生产了33年的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
△1991年12月,大众捷达在一汽大众工厂下线;1992年9月,第一批组装的雪铁龙富康在神龙汽车公司下线。1995年3月,长安铃木第一辆奥拓SC7080试制成功。
德阳汽车厂单一的产品线与缺乏创新的产品思路,逐渐没跟上市场的潮流趋势。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阳汽车厂逐渐落寞,濒临破产。
就在德阳汽车厂濒临破产的前几年。
也就是1992年,带着几千万去海南炒房的李书福。
自我总结了一套经验:我只能干实业!
从造跨式摩托车到踏板摩托,李书福的摩托车远销国外,但他还有一个梦想是造车,造汽车。
1996年,一边造摩托车厂的同时,一边还秘密进行着汽车厂的建造。
他买来几辆奔驰车,又从一汽弄来红旗的底盘、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用玻璃钢敲打出外壳,将它们组装起来。
△吉利制造的一台汽车,吉利一号
一年后,吉利正式宣布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业。
很尴尬的是,他没有造汽车的许可证。
他先后找到当地经委、省机械厅、国家机械部,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
各种碰壁,也让李书福彻底明白:造汽车必须要上国家目录”,这门槛绕不过去了。
△右一,年轻时的李书福
1997年的一天,李书福在翻目录公告时,突然发现有一家生产“6字头”客车和两厢轿车的德阳汽车厂停产了,但是目录还保留着。
李书福很兴奋,赶紧通过朋友去找。发现这个厂原来是德阳司法厅的下属企业,德阳监狱。不管如何,总算有了希望。
开始,李书福想把这个厂建在临海,只用四川德阳的名称,德阳监狱不同意,名字在四川,工厂却在临海,会违反国家的规定。
△图源网络
李书福又打算临海建一个分厂,但问题是,这不仅需要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同意,还需要四川省的机械工业厅同意,更需要机械工业部同意,任何一方不同意,李书福就是有能力开也开不了。
最终,李书福选择了另外一条路,2400万收购德阳汽车厂70%股份。
此后,德阳汽车厂背后的公司四川德阳汽车厂,改名叫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吉利集团
总算拿到了“准生证”的李书福,马上开启他的造车生涯。
虽然,当时的德阳汽车厂只能生产“6”字头的客车,而不是“7”字头的轿车。
“7字头”的轿车定义为三厢、四个轮子、五个座位,一头是发动机,一头是行李厢;有些“6字头”的轻型客车实际和轿车相差不了多少,只是没有车屁股变成两厢。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街上跑的方头方脑、标准三厢的丰田皇冠、尼桑公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汽车审美标准,人们觉得只有三厢车才是真正的轿车。
德阳汽车厂的“准生证”就是6字头的,但有总比没得强多呀。
△图源网络
开始造车的李书福,遇到的困难不少。
首先是波音公司找上门来打官司,说“波音”两个字侵权。以至于,后面就吉利就只有吉利,没有了波音二字。
其次,在德阳监狱生产汽车,所遇到的困难自然比普通企业更多。
但是,不存在的。“借鸡下蛋,借腹生子”的吉利在1998年8月8日,迎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一刻。
吉利第一辆车豪情下线。
△吉利豪情
但这辆有着德阳基因的豪情,最终也没能挽救最后的希望。自准生证被李总带走以后,蜀风牌德阳造汽车就已经成为了历史。
有着德阳基因的豪情,也只能叫吉利!
1999年,因为一切原因,李书福最终买下德阳汽车厂剩余30%股份。
此后,蜀风荡然无存,吉利笑傲车坛。
2001年,吉利汽车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6年,吉利出资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DSI。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将沃尔沃国内第一个生产基地布局成都。
2014年,吉利将国内布局的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落户南充,并于2017年再次增资扩能。
2016年,吉利在天府新区签约三大项目:沃尔沃全新SPA平台乘用车整车项目、吉利BMA平台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
2017年,三个新项目签约落地简州新城,分别是吉利学院、吉利铭泰方程时空港、吉利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而德阳汽车厂,都江不在,蜀风不存。
如果当年没有德阳汽车厂的这张“准生证”,传奇又该怎么续写呢?
略表遗憾的是,看了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提到了吉利与四川的姻缘,却很少提到吉利与德阳曾经的故事。
浙江省中专学校地址
绵阳中职学校怎么选
四川省荣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较好的3+2学校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