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忘忧子”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备注具有历史价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现在行政管理范围为主,按顺序排列。
编辑不易,请诸君给文章打个赏哦!
【成都市周边区县已更新完毕,不一一呈上链接。另外,本篇仅包括非特定城市辖区照片。】
目前,成华与锦江区、金牛与青羊区、武侯与龙泉驿区都已更新完毕!
本篇尾将补青白江区,照片不多。
1952年7月1日
1952年7月1日由重庆开出的第一列火车于2日上午11时5分到达成都车站,宣告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该厂机车工厂外景
这是建筑工人正将一批钢梁架用机械吊向高空,以便搭架
图为工人们正在进行高空作业——铆钢梁架
成渝、天成(正在建筑中)、成昆(开始勘测)三条铁路交会点的成都市,正在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铁路工厂——成都机车车辆修配工厂。当它建成后,西南区二千公里铁路上的机、客货车修配任务都将由它来负担。1953年11月11日,刘庆瑞
1954年4月10日 喻惠如
代表团游览了成都市南郊公园。
1954年4月11日 喻惠如
1954年4月11日在成都市游览了名胜古迹——望江楼。
1954年4月13日 喻惠如
1954年4月13日和成都市各界人民举行了游园会(今人民公园)。【背后是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1955年12月30日 曹玉堂
四川省成都市的青年和当地居民1万多人,利用星期假日,在成都郊外天回镇荒山上种植了13万棵马尾松树。他们准备把这里的荒山绿化成为大片森林。图为成都市第十五中学学生在荒山上植树。
1959年4月18日 黄陆衡
成都市第十五中学的女教师姚芳璞,是去年年底入党的新党员。她勤恳工作几年如一日,模范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她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领导学生办起了纸板厂、水泥厂等,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受到师生的赞扬和爱戴。她最近被评选为成都市的先进工作者……最近,根据教学需要,她(上面左一)又带领着学生们建立了一个硫酸厂。【还有一张,略】
1956年2月7日 游云谷
四川省成都市最近举行手工业产品展览,展出的3000多件产品中,绝大部分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产品。四川各地铁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制造的改良打谷机,1955年秋收时普遍推广,很受农民的欢迎。图为参加四川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正在参观展出的改良打谷机。
1956年8月2日 张齐才
成都的瓷胎竹编和滷漆等手工艺品,已具有多年历史,有的从清代留传到现在,1956年初,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艺人们组织了合作社,加强了技术的钻研和改进。因此,制作的各种瓷胎竹编花瓶和滷漆盘碟等工艺品,具备了美观实用的特点,受到群众的喜爱。从事瓷胎竹编工艺已有28年历史的林少清(右),自加入成都市美术工艺品生产合作社后,很耐心地把技术教给别人。这是他正在教社员罗仲全(左)用精细竹丝编织瓶口的技术。
1957年4月30日 游云谷
在春暖花开的4月里,四川省各民族青年代表聚集在成都举行联欢大会。参加联欢的有:汉、藏、彝、羌、回、苗、傈僳等16个民族共17000多名男女青年。联欢会是从1957年4月21日起共进行10天。在联欢期间,各民族青年将与成都市的青年们进行广泛的接触,并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来增进各族青年的团结与友谊。【多张图,略】
成都市区的早晨,人们匆匆骑着自行车去上工
这是成都宽敞的马路——人民南路。左下角是解放前的原址——一片破烂的房屋
解放后的成都,已从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逐渐转变成一个生产的城市。现在全市开工生产的厂矿企业已有400多个。规模巨大的成都量具刃具厂和热电厂,正在加紧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仅新修的和翻修的马路就达100多公里。全市人口由60万增加到103万人。成都过去那种享乐和懒散风气已经绝迹,到处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气象。1957年9月19日,游云谷、金勖琪
1958年9月25日 陈捷
成都市川剧团演出了反映全民办钢铁事业的现代剧目——《跃进图》。《跃进图》剧照之一——工厂的党委发动群众为办炼钢厂献计献策,一个普通工人周正(右前第一人)拿着自己设计的炼钢设备模型来到了党委会。
著名老画家齐白石为草堂画的《枇杷对对香》(右)等四幅杜甫诗意画在陈列室内展出
游人们正在水槛的楼上眺望风景
草堂旁的浣花溪
少年先锋队员在草堂过队日
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在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从陕西迁居到成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筑了一座草堂,他在这里写下许多辉煌的诗篇。后来,人们在草堂旧址建筑了杜公祠。解放前,国匪军驻扎在杜公祠内,把这里糟蹋得很厉害。现在,人民政府已完全按原来面貌将草堂整修一新,许多有关杜甫的文物从全国各地寄到成都,其中有各种不同版本的杜诗161部,计1300余册,还有杜甫的遗迹、祠字、碑铭的照片等珍贵文物500多件。劳动人民常常带着敬仰的心情来这里参观和游览。1955年11月9日,孙忠靖
1959年4月17日 金勖琪
春到成都杜甫草堂,百花盛开,游人云集。
杜甫草堂正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杜甫草堂外浣花溪景色
杜甫草堂碑亭。少陵草堂碑建于清代雍正年间。
今年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已将杜甫列为今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杜甫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是诗人旅居成都时(公元760-765年)的住所。人们为了纪念杜甫,曾多次对草堂旧址加以修建、布置。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又对草堂进行了培修整理,并于1952年开放。现在,杜甫草堂收集了许多有关杜甫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宋以来的各种刻本、印本、影印本和手抄本的杜甫诗集;俄、波兰、英、日、意等外文杜诗译本,纪念性文物及复制品,现代画家绘制的杜甫诗意画。在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杜甫草堂的陈列、布置正不断趋于完善。1962年4月6日,金勖琪
杜甫草堂盛开的“春信”梅吸引着到此春游的人们
在杜甫草堂游春的人照像留念
南方春早梅花已经盛开。在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游人不绝,瞻仰诗圣故居,观赏花木,题诗作画,照像留念,喜度春日。1963年2月20日,孙忠靖
1956年1月24日 游云谷
成都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了全市47个行业的资本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并批准了全市手工业全部合作化后,1956年1月17日,成都市人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这是工商业者抬着“迎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横牌,参加游行。
1956年11月14日 游云谷
成都市郊西光农业社的花木生产队,专门开辟了50多亩花果园地,种植着1000多种花木,供成都市工厂、机关和新建的高等学校美化庭院和绿化街道的需要。现在西光农业社花木生产队的园地上,正盛开着菊花。
1957年4月5日 蒋齐生
锦江在成都城南,是岷江别流,发源于郫县,水清见底,传说全国闻名的色泽鲜艳的手工艺品--蜀锦即是用锦江水濯洗的。图右是望江楼。
1957年10月9日 金勖琪
甘薯(红苕)是一种富有营养的农产品,加工可以制成各种菜肴、糕点和糖果。在最近重庆市食品、饮食公司主办的一个展览会上,展出了各种制品,博得了顾客的好评。许多专区都派名师到重庆学习、交流红苕加工的经验。成都经济食堂现在专门供应甘薯菜肴,这是大师傅正在做甘薯菜(红苕鱼香肉丝)。
关附属针织厂已经安装了12台电动织袜机每天能织出40多打线袜
市委统战部的干部刘文秀(女)和办公室的干部吴敦让(男)下工厂只学了三天就掌握了织袜技术。
为了使机关干部更好地联系实际、联系生产,中共成都市委在1958年8月份办了一座机关附属针织厂,厂房就设在机关腾出的食堂里。市委各部、委轮流派人到这个工厂参加劳动和学习针织技术,四天当中每个人都有半天的机会下工厂。干部们劳动生产热情很高,一般只学了七个半天就可掌握针织全套生产技术,他们要力争在11月间,人人达到一级技工的水平。1958年9月11日,陈捷
1959年6月25日 张力
四川省的草药医,是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一支卫生队伍。他们利用野生的草药,就地采集,就地治疗,价格低廉,治疗方便,很受群众欢迎……今年春天,四川成都市开办了一所草药联合医疗门诊部,更好地发挥草药人员在卫生战线上除害灭病的作用。这是草药联合医疗门诊部里的草药人员在一边诊病一边抓药的情形。
每当假日,庞仁英(右一)家里总是热热闹闹地,小组的同志、车间的同志,都喜欢到她家来和她谈谈心
这是庞仁英在检查大儿子李强(左),二女儿李秀泉的功课
党员庞仁英是成都无线电厂装配女工,小组的工人都亲昵地称她庞姐姐,说“庞姐姐是小组的火车头,是学习的好榜样”。庞仁英是一个贫农的女儿,1951年进厂时还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由于她勤学苦钻,现在已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而且达到四级工了。她是一位有五个孩子的好妈妈,但是繁重的家务事并没有影响她对工作的钻研,仅在今年一至四月里,她就创造和革新工具24种共78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庞仁英不仅工作好,而且是车间业余学校的优秀生,曾多次受到表扬。她还善于帮助别人,关心群众、和群众交知心朋友,小组和车间的工人常常爱找她谈思想、生活、生产各方面的心里话。1959年6月30日,金勖琪
1959年7月3日 游云谷
目前,四川商业部门正抓紧发展这些名菜的加工制造,不断增加品种和数量,以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驰名的四川榨菜,1959年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成都市生生酿造厂第四门市部营业员正把香嫩可口的榨菜拿出供应市场。
这是三结合小组的车间主任胡家福(左)、张宝梅(中)和技术员胡宗泽正在刻度机旁研究刻底板问题
在刻度机前工作的巧姑娘——张宝梅
成都量具刃具厂仪器车间的一级技工张宝梅,是一个19岁的青年女工。1958年初,她还是个徒工,那时她就参加了厂内的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她先后在“角度尺尺座刻度”和“万能角度尺刻度”等方法上作了改进。张宝梅的创造性的劳动,教育了这个厂里一部分认为“进厂不久,无法参与革新”的青年工人和徒工。1959年3月,她光荣地被选为代表,出席了成都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张宝梅参加了仪器车间的三结合小组。她和小组成员们共同试验成功了照相刻度法,解决了万能角度尺刻度慢、质量差的问题。1959年4月4日,金学琪
1959年10月29日 吕厚民
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959年10月29日,四川省代表、成都量具刃具厂车工田景琦在大会上发言。田景琦、成都量具刃具厂车工,是一个生产能手,自去年2月到今年9月底止,已完成了六年零九个月的工作量,并且保证了质量和安全。从去年2月到今年9月共实现了技术革新400项,一年来利用废角料等制造的产品,就为国家节约了三万四千余元。【还有一张,略】
1959年11月1日 张齐才
成都量具刃具厂全厂大搞技术革新、大搞增产节约运动,已经提前105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这是量规车间螺纹环规车工小组组长苟安耻(前右)正和小组的工人们一起研究节约原材料和提高式效的措施。
1960年4月29日 游云谷
四川成都量具刃具厂从1958年以来,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设备潜力,兴办了钢铁、砂轮、砖瓦等14个卫星厂。他们根据缺啥干啥的精神,大搞多种经营,自力更生解决原料材料等的生产供应,已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联合企业,保证了全厂生产建设的持续大跃进。目前全厂的生产能力已超过设计能力4倍多。在当前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全厂进一步展开了大办卫星厂的群众运动,职工们纷纷以新的生产成绩迎接“五一”节。成都量具刃具厂大办卫星厂,大搞多种经营,不但满足本厂生产上的需要,还积极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热力车间已赶制出130多台插秧机,支援农村大春插秧用。
1959年11月9日 游云谷
成都拖拉机制造厂大力加强设备维修,保证第四季度生产不断跃进。八车间青年突击队抢修小组日夜奋战,抢修一部大镗床,按计划是七百个小时完工,但他们只花了二百个小时。图为抢修组长章典麒(右)和技工彭永康在细致地校正检修好的镗床。
1959年10月31日 唐理奎
在群英会上,有多少同行者相会!他们是那么激动,那么深情地畅谈,交流着从全国各地带来的先进经验,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他们都怀着一个信念:促进祖国各项事业的繁荣。四川重庆市邮电局话务员申德贞(左)、成都市邮电局话务员张世英(中)在会上找到了上海市长途电话局话务员田丽娟(右),你看,她们多么兴高彩烈。
1959年11月8日 李子青
全国群英会铁路系统代表王忠州(立者),应邀到北京车站电力厂交流先进经验。王忠州是成都铁路局电力段领工员,他所创造的“自动一次换总保险”,不但保证了不间断的安全供电,并提高了工效1800多倍,继而又创造了“自动换光灯”、“路灯自动关闭器”等10多种关键性的机具设备,和解决了“电焊弹簧”问题,加速了车辆的周转。
同上
在1958年运动中扩建的成都电线厂,土洋并举,生产有很大发展,进入10月以来每天都超额30%左右完成日计划,生产水平比9月份提高一倍,生产的各类电线畅销全国。这是纱包线车间生产的大批双线漆包线。
1960年1月11日 金勖琪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自1958年以来,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使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视专业担负了将要建成的成都市电视中心台的设计、测试工作。这是电视专业教师正在调整新近自制的电视中心台主要设备之一——同步信号发生器。
1960年1月21日 金勖琪
成都十六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向正华在教师指导下,结合生产运用了角与弧的关系、惯性定律等数学和物理原理,改革了花边机,提高工效6倍。这项技术革新已在成都国营花边厂普遍推广。
1960年5月14日 金勖琪
青年党员、成都市贸易公司512副食品仓库保管员樊光荣,破除了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不懂技术不能搞革新的迷信,带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使512仓库实现了商品保管科学化、加工操作多样化、上下堆码机械化、商品进出车子化。保管员由原来的4、5十人减少到13人,搬运工人由2、3百人减少到40多人。保管的商品由240种增加到390种,仓容量由500多万斤增加到800多万斤。从前只读过几个月私塾的樊光荣,为了使仓储工作更上一层楼,刻苦学习科学知识,钻研业务,现已达到初中水平。最近他在总结100多种副食品保管方法的基础上写出了“副食商品保管学”一书。
1960年6月3日 顾德华
高徒不负良师意,携手并进聚英堂。著名川剧演员陈书舫(左)和她的21岁的弟子筱舫(右)一同出席了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筱舫从8岁起就跟随着陈书舫学艺。十多年来,她在老师的教导下,勤学苦练,在表演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去年随四川省青年川剧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时得到观众的好评。这次她是代表文教战线先进集体——成都市川剧院青年川剧团出席大会的。图为师徒二人在一起亲切交谈。【成都川剧组的照片太多,略】
1960年6月9日 金勖琪
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教养员蔡邦琼对保育事业无限地热爱。为了让儿童从小就能正确地掌握祖国语言,蔡邦琼刻苦钻研汉语拼音,根据儿童发音情况,创造了一套训练孩子正确发音的会话语句材料。这是她用玩具来引导、训练孩子发音。
1960年8月10日 游云谷
全省从7月中旬揭开突击煤、铁、矿、运,奋力夺钢的序幕以来,在保钢最前线的煤、铁矿山和运输战线上的职工,首先掀起了保钢联合协作大竞赛,确保钢铁生产所需的“粮食”吃够有余;机械工业的职工迅速赶制保钢机械,为加速矿山、煤窑技术改造提供设备;商业部门职工也积极调拨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支援矿山等。这种同心协力保钢的行动,鼓舞了钢铁工人们猛战高温季节,誓夺优质高产的干劲。钢铁战线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夺钢竞赛热潮。这是成都机车厂高产优质的1.5吨转炉先进炼钢小组工人,拿着质量好的钢样品正讨论着8月份再夺优质高产。
1960年8月10日 游云谷
成都市各机械工厂迅速制造煤、铁矿山和钢铁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成都矿山机械厂的职工们,已制出大批破碎机支援矿山技术改造。
1960年8月10日 游云谷
全省从7月中旬揭开突击煤、铁、矿、运,奋力夺钢的序幕以来……成都市贸易系统专门成立了矿山供应后勤部,已调出了大批生产和生活资料支援矿山。这是成都市矿山供应后勤部调拨的一批生活资料即将运往天池煤矿。
1961年4月30日 金勖琪
成都气象学校共青团组织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校长邓忠德在给学生们讲长征故事。
1961年9月16日 黄陆衡
高小毕业生、成都市兰芳美发厅理发员唐素芳,热爱自己的工作,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刻苦钻研理发技术,曾先后获得四川省青年红旗突击手和成都市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成为全市青年学工的标兵。唐素芳学习理发已经3年多了。现在她已基本上掌握了理发操作技术,并能根据顾客的脸型、身材确定发式。她在工作中还处处为顾客着想,服务态度良好,经常受到顾客们的表扬。【还有两张,略】
1961年9月21日 黄陆衡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制锁厂积极生产民用锁,1961年7、8月来,已生产千层锁、方盒锁等6千多打供应市场。这个厂还开展了修配业务,实行来料加工,以新换旧,很是方便群众。这是厂党支部书记朱炳钦(左三)、厂长何伦祥(左二)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彭记明(左一)一起,在研究进一步提高千层锁的质量。
1961年11月9日 金勖琪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中学今年刚从师范学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很快走上了讲台,迈开了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有19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李仲璵(右)和刚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专业的新教师王泽怀建立了辅导关系。他不仅按当前教学需要帮助王泽怀备课,而且还制订了指导王泽怀提高业务的长远计划。这是李仲璵在帮助王泽怀备课。
老花工马少垣在给菊花“黄蟹”摘芽,让它开得更娇艳
老花工马少垣正在给徒弟陈宗皓讲解培育菊花的知识
成都市人民公园的菊花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历来都享有盛名。这些菊花是68岁的老花工马少垣和他的伙伴精心培植出来的。最近,马少垣又收了几个知识青年作徒弟,把艺菊技术和看菊知识传授给年轻的一代。马少垣具有40多年的艺菊经验。解放以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艺菊技能,每年都培育出一些新的菊花品种。1961年11月27日,金勖琪
1963年6月24日 吴祖政
近年来,成都市商业部门组织各种小吃的制作能手。对全市各种传统小吃进行研究整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原有的特点。此外,还举办了训练班,委托老师傅带徒弟,将这些传统技术传授给青年人。下了夜班的职工们在“钟水饺”小吃店食用味美可口的水饺。
同上
成都市名厨师孔道生能够制作300多种点心和小吃。他从事这一行业已有44年。解放后,他曾到国外传授他的烹调技术。现在他是成都市政协委员,专门从事制作小吃厨师的培训工人。图为他在为青年厨师讲解小吃烹调技术。
这是图书馆管理员李淑华(左)正在给回乡学生龚荣长(右)、廖家福(中)推荐新书
1962年回乡参加生产的高中毕业生黄兰志向同学们讲他在农村的劳动和工作情况。
中学教师叶蜀光在成都营门口公社化成大队第四队访问1962年毕业参加农业劳动的周开清(左)周开玉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把关心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学生的成长,列为学校一项经常的工作内容,并且运用他们经过劳动锻炼在各方面获得进步的大量事实,教育在校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热爱农业劳动的良好风尚。这个中学近三年来,参加农业生产的学生有300人左右,学校始终都很关心他们。在离开学校前帮助他们充分作好精神和物质的准备,还送与农业技术书籍、锄头、镰刀等礼物。学生初到农村时,班主任、老师亲自到学生落户的公社,协同干部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除了过年过节时,邀请部分学生回校探望外,教师还不定期的访问学生,经常掌握这些学生到农村后成长、变化的情况,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最近,这个学校到成都市郊的三个人民公社的将近100个生产队访问了近两年毕业的250个学生,这些学生一般表现都较好,受到社员、干部的欢迎。学校邀请了前几届的毕业生回校与应届毕业生座谈他们的劳动体会,他们谈的许多生动的事实,感染和激励了应届毕业生,许多人表示要向他们学习。1963年6月29日,金勖琪。
1963年7月10日 金勖琪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的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访问回乡参加生产的农村知识青年杨元安(前左三),请他介绍农村建设情况。杨元安是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郊营门口公社青羊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
1963年11月25日 金勖琪
四川省成都市有朱姓姊妹六人都从事国画工作。这是她们(从左至右):朱炜君、朱婉君、朱佩君、朱显君、朱蕊君、朱寿君,正在研究一幅画的色彩和构图问题。朱姓六姊妹最大的53岁,最小的28岁。她们从小生长在一个爱好美术的家庭里,都爱好国画,并擅长工笔花鸟画。她们笔下的菊花、杜鹃花以及各种鸟、虫都栩栩如生。朱姓六姊妹的作品经常参加全国和省内国画展览会,其中有的作品还参加出国展览。
1963年11月13日 孙忠靖
一年一度的“成都菊展”最近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开幕,展出了3000多种菊花,其中有400多种是1963年新培育出来的和从北京、上海等地采集来的新品种。图为“成都菊展”一角。
1964年2月3日 游云谷
成都市建筑部门利用炉灰和黄泥生产一种炉灰蜂窝砖,供用户作燃料。这种炉灰砖的价值在于:可为国家节省大量民用煤;可节省用户燃料开支;可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烧后的炉灰砖,又可用于建造民房和大楼的夹墙。成都市空心煤砖生产合作社在堆积如山的废煤灰堆旁,搭起了工棚,生产大量的炉灰蜂窝砖。
1964年3月23日 金勖琪
中共四川省委机关从1958年开始种试验田以来,到现在已坚持了7年,共开垦出50多亩院埧和屋基地,完全由机关干部自己种植。这些试验田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有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从1960年以来,试验田全年粮食平均亩产保持在1300斤以上。中共四川省委机关试验田在省委负责同志的带领下,1963年开始种了8亩多棉花,获得了高产。1964年在棉花下种前,四川省成都市各机关都派人前来省委试验田“取经”。图为省委试验田生产技术干部在给各机关人员介绍棉花选种、育苗的方法。【还有几张图,略】
1964年7月8日 吴祖政
不久前,成都市在景色宜人的锦江举行了一次水上体育运动表演。参加表演的有22个单位的1700多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包括工人、机关干部、学生、渔民和农村人民公社社员,规模胜过往年。来自新津县的运动员,表演单人小渔船竞渡,深受观众欢迎。
成都市盐市口水果店一角
这是人们在国营菜摊上选购蔬菜
成都市中心菜市场酿造专柜
春节前,成都市副食品市场一派繁荣。入冬以来,每天有大批新鲜蔬菜、水果、肉、蛋等上市,商业部门的职工,还积极从外地组织一些名牌土特产品供应市场,使冬季的副食品市场更加活跃。1965年1月22日,金勖琪
1965年9月23日 刘庆瑞
1965年9月23日,柬埔寨国家乒乓球队和成都乒乓球队举行友谊比赛。图为比赛前举行入场仪式。
组员们正在共同研究他们编写的一首“快板”
四川省新都县弥牟乡双龙农业生产合作社(今青白江区弥牟镇)一些爱好文娱活动的青、壮年社员,组成了一个文艺创作小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这个小组已编写了20多个快板、花鼓、唱词、话剧等节目。他们利用田间休息和社里举行晚会时演出,很受社员们的欢迎。1956年3月13日 张齐才
成都钢管厂大型炼钢平炉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成都钢铁厂的工人在紧张地浇铸钢锭
四川省钢铁工业建设正在飞跃发展,现在已逐渐形成一个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钢铁工业网。重庆、成都、江油等地正分别建设着大、中型骨干钢铁企业,全省十三个专区都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型钢铁基地。四川钢铁工业建设大展宏图,一座规模巨大的钢管厂正在成都建设,建成后将轧制各种无缝钢管。1960年1月18日,游云谷
1963年9月25日 金勖琪
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成都市郊弥牟公社设立了科学研究基点。驻点研究人员和当地干部、社员一起种水稻试验田,进行科学实验,并总结农民生产经验,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图为研究人员和公社干部、社员在试验田里观察水稻总结生产经验。
成都职业中学招生
成都航空专业学校学费
成都幼师学校排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