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第32届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久前闭幕,洛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简称市体育运动学校)2017届毕业生鲍珊菊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实现了洛阳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是洛阳体育职业教育硕果之一,同时也让该校师生更加坚定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心。
作为洛阳市在历届河南省运动会上争金夺银的主力军,建校36年来,市体育运动学校先后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500余人,向其他专业队和全国各大院校输送1500余人,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近百人,获得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资格60余人。学校毕业生多次在世界大赛、亚运会和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冠军,4次打破世界纪录,2次追平世界纪录。
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胡珊表示,进入“十四五”,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贡献新的力量。
1 奥运夺冠 洛阳几代体育人圆梦
“太振奋了,这是洛阳几代体育人的梦想!”虽然距离鲍珊菊夺冠已过去半个月,但是每次提及此事,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师生们仍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
母校的老师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大家清楚地知道,对于梦想的坚守,源于对体育教育的无限热爱,以及一次次的自我超越和顽强拼搏。
2012年,市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队正处于低谷,学校领导和全体教练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
人是决定训练效果的第一要素,要想走出低谷,首先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选苗方式,选出真正有潜力的运动员。鲍珊菊就是当年自行车教练驱车60多公里在汝阳县蔡店乡选出来的。
人选好了,如何训练?一些教练认为,过去有些力量训练不仅收不到训练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于是,大家尝试着用徒手训练替代一部分力量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能不能学习、吃饭、住宿和训练都在训练场?学校领导班子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多方协调,为运动员配齐了文化课教师、厨师和宿舍。一切就绪,鲍珊菊所在的自行车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
在一年后的河南省自行车锦标赛中,市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队代表洛阳市参赛,一举拿下9块金牌,远远超出了赛前的预期。
2013年,鲍珊菊和同学郭裕芳进入河南省场地自行车队,并于2017年携手进入国家队,后者作为替补队员出征了此次奥运会。
2 特色办学 让更多学生华丽转身
市体育运动学校占地58亩,现有初中、中专和高中学生共749人,专业技术人员68人,其中12人有高级职称、24人有中级职称,教练30人,文化课教师28人。学校开设有自行车、排球、游泳、摔跤、柔道、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网球、田径、武术(套路、散打)和现代五项等十余个专业。
作为国家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河南省自行车、游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育运动学校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选材、训练、教学、参赛和输送办法,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国际大赛、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
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成都体院等重点院校,升入西安体院、郑大体育学院、河南大学的毕业生则更多。
畅通选材渠道。一是在各县区召开运动会时,及时深入赛场,挖掘有体育潜质的苗子;二是与各县区教体局建立合作关系,部署选材输送网点;三是部分项目在其他中小学校建立选材培训点,由市体育运动学校派教练免费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
畅通输送渠道。一是选送竞技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到省体育局各专业队接受更专业的训练;二是利用国家体育单招,帮助在省运会、省年度锦标赛、省年度冠军赛等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获得过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资格的学生升入全国各体育院校深造学习;三是鼓励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各高校继续深造;四是动员部分运动员凭借体育特长优势参军报国。
大赛硕果累累。去年,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该校运动员就获得10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其中自行车运动员鲍珊菊、郭裕芳、乔玉磊在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和联赛上共取得9枚金牌,国际式摔跤运动员张善阁在全国U20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上获得1枚金牌。
体育人才辈出。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冠军榜上,这些名字闪闪发光:
史美云,在全国射击比赛中以599环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孙晨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游泳项目体校乙组男子100米仰泳冠军;修秀,十运会现代五项女子个人冠军;孙博威,2010年第一届世界青奥会游泳项目冠军;孔繁辉,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双钩冠军……
3 体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全国群体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单位、庭院化学校……一项项荣誉,是对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成果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该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围绕“德育为先、体育为魂、体教融合、重在特色”这一发展主题,以“提升文化素质、增强专项技能、培养体育精神”为主线,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形成了“科学选材、读训并重、体教融合、团结协作、文明精神、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党建引领。该校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四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牢牢把握“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备战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两大任务,以“提高认识促整改、强化措施抓党建”为工作理念,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
以文化人。该校进一步完善“三集中”(运动员集中吃、住、训)训练模式,把课堂搬到训练场,在西工区、洛龙区增设教学点,为学生开齐开足文化课,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2019年,经市委编办批准,该校加挂洛阳市体育中学(初中、高中)牌子,2020年开始招收高中部体育特长生。随着双特长生招收计划被提上日程,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有望得到大提升。
该校还积极拓宽办学思路,与地方高校密切联系,加强沟通,探索联合办学新思路,着力提升学生学历层次,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学生多渠道稳妥就业。
以德育人。学校瞄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学生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学生们在升旗仪式、“文明风采”演讲比赛、“经典诵读”、义务劳动、“书香校园文化周”等一系列活动中,激发爱国热情、提升文化素养、增进民族自豪感;在时事政治、道德规范、法律常识、文明礼仪、先进模范人物等主题的系统宣讲中,学生们放眼世界、心怀天下,让自身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努力奋斗中绽放青春芳华。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进入“十四五”,市体育运动学校将继续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更多地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力备战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推动我市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洛阳智慧。
主编:付建威 编辑:田贺霞 丁艳丽
策划:杜中海 王培 郑巍
面向全省教育系统征集新闻稿件、长短视频、热门话题等,还提供活动直播。咨询电话:13700879992,新闻热线:0371—61178992。
投稿邮箱:1661010515@qq.com
成都卫生学校条件怎么样
成人本科怎么报名有什么要求
巴中公办职业中学排名
成都市工程职业中学
绵阳职业学校学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