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供暖,油价,清洁能源
11月11日国内能源舆情
1. 力保采暖季清洁能源供应 中海石油华北地区累计接卸进口液化天然气破千万吨
11月8日,一艘满载着液化天然气(LNG)的印尼福佳号货轮在天津LNG接收站全部卸载完毕,标志着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首次接卸进口LNG至今,在华北地区累计进口LNG已突破1000万吨。据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冬明春采暖季,中国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约24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亿立方米,力保采暖季清洁资源供应。(新华社)
满载着液化天然气的印尼福佳号货轮进港(图片来源:新华社)
2. 中国美术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建美育基地
中国美术馆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日前签署共建美育基地合作协议,探索以馆校合作的方式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根据合作协议,中国美术馆将在开展艺术讲座、进行美育教学、举办艺术展览、推动志愿服务等方面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美育实践基地,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方式,为馆校合作积累经验。(新华网)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国际能源舆情
1. 俄土总统电话讨论双边合作和叙利亚问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9日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双方讨论了俄土能源、军事技术合作和叙利亚局势问题。
据俄总统网站9日发布的消息,俄土总统详细讨论了两国关系,积极评价俄土各领域合作进展,其中包括两国在能源和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实情况。普京和埃尔多安均对“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将于今年12月底启用感到满意。(新华社)
11月12日国内能源舆情
1. 国内最大垃圾填埋场将封场 提前20年迎来饱和
在西安,位于灞桥江村沟的垃圾填埋场是西安主城区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眼下,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的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马上就要被填满,近期将关闭封场。
江村沟垃圾填埋场1994年建成,每天处理垃圾达到10000吨,是目前国内日处理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在原本的计划中,江村沟每日的填埋量是在2500吨上下,原本能使用50年的填埋场,提前20年迎来了饱和。(央视网)
图片来源:央视网
11月13日国内能源舆情
1. 创下数个历年之最 中国石油全线发力迎冬供
中国石油已全面进入冬供模式。今年以来,中国石油从国内增产、增大进口、加快互联互通工程和储气库建设等方面入手,创下数个历年之最。“中国石油将集聚多方力量,调动国内外资源,确保民生用气一方不少,合同用气一方不欠。”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副总经济师钟伟荣说。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不断加强天然气资源评价,优化产能建设部署,加强老气田精细管理,有序推进非常规气开发,气田增储上产成效显著。一批重点气区、重点层系以及页岩气示范区通过加大产能投入,确保今冬明春日产能力达到3.5亿方以上。
2019年预计生产天然气1160亿方,增加近70亿方,是近年来增产量最大的一年,有力支持了我国冬季天然气供应。(经济参考)
2. 首个创新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启动建设
2019中国国际能源大会于北京举办,正式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共同发起设立,注册于中国香港。
当天,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会长邸建凯表示,希望交易中心依托国家对能源产业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机遇,打造一个规范、透明、独立、高效、市场化的国际能源交易平台,早日建成亚太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能源交易平台之一,成为中国与世界能源市场融合发展的桥梁。
图片来源:新华社
3. 国家发改委:供暖季能源供应可保障迎峰度冬
随着北方供暖季拉开序幕,供暖能源供应受到广泛关注。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供暖季我国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但可能受持续大范围极寒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高峰时段供需平衡存在一定压力。通过前期充分扎实的保供工作,以及供暖季期间针对性加大调节和保障力度,可保障顺利迎峰度冬。(新华社)
国际能源舆情
1. 阿联酋拟在明年初推原油期货 中东力争石油定价权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11日宣布,已与多国石油巨头达成合作协议,拟2020年初正式在全球推出新的原油期货。
市场分析师认为,中东国家多次尝试推出原油期货,争夺在全球原油市场的定价权,但挑战被视作全球定价基准的两大现有原油期货(纽约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难度不小。(新华社)
2. 国际能源署展望至2040年全球能源发展前景
国际能源署13日在巴黎总部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9》,通过对全球能源市场和技术发展最新数据与能源行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对全球至2040年的能源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预测,综合多重因素,在2040年前全球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远低于2018年2.3%的增长水平。由于能效更高的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原油需求在本世纪30年代将触顶。
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报告预测全球天然气需求在2030年之前将持续增加,然后出现回落;低碳能源需求上升;煤炭消耗量显著减少。到2040年,石油日需求量为6700万桶,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
从国别看,中国仍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印度的能源需求将增长最快。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量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初达到顶峰,同时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稳步下降,中国在2040年之前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3. 以色列宣布2025年底前完全停止燃煤发电
以色列能源部长尤瓦尔·施泰尼茨13日宣布,以色列将缩短燃煤发电转向天然气发电的时间表,到2025年年底前,将完全停止使用煤炭发电,进入无煤发电时代。
近年来,以色列的燃煤发电不断被天然气发电取代。去年11月,施泰尼茨曾表示,到2030年年底前,以色列将淘汰所有燃煤发电。随着天然气产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该国告别燃煤的时间表比预定计划缩短了5年。(新华社)
中控德令哈光热电站实景图(图片来源: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月14号国内能源舆情
1. 北京提前一天正式供暖
根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预报,11月14前后有两次冷空气活动,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获悉,2019年至2020年采暖季的正式供热时间提前至11月14日0时,居民室温须达到18℃标准。同时,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市区供热服务管理平台将对供热温度不达标的投诉逐一派单,督促整改,并计入考核。(北京青年报)
国际能源舆情
1. 埃及一输油管道泄漏引发火灾至少6人死亡
埃及卫生部发表声明说,埃及北部布海拉省一条输油管道当天发生泄漏并在附近引发火灾,造成至少6人死亡、15人受伤。声明说,埃及卫生部派出20辆救护车抵达事故现场,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附近医院。
埃及石油部一名官员对媒体表示,管道泄漏是因有人试图盗窃燃油而在管道上钻孔,燃油随后流进了附近村庄的一条运河。
埃及媒体援引布海拉省官员的话说,燃油流进运河后,许多村民来到运河边,部分人员在后来引发的火灾中伤亡。目前大火已被扑灭。(新华社)
11月15日国内能源舆情
1. 国家发改委: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售价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供暖季期间,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国内天然气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孟玮介绍,国家对居民用气实行“量价齐保”,就是在保障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省份基准门站价格不上浮;对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民生用气实行“保量稳价”,也就是在保障供应量的基础上,价格根据供需关系适度调整,但上浮的幅度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不超过20%;其他市场化气量价格,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为重点保障民生价格稳定,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中国网)
图片来源:中国网
2. 云南中缅管道天然气年用量首超10亿立方米
今年1月至10月,云南中缅管道天然气用气量已达11.28亿立方米,这也是年用气量首超10亿立方米。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建设国家能源通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程。该工程于2013年底竣工通气,从云南德宏州入境,输气管道总长1025公里,年设计输送能力120亿立方米。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云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10月,云南省日均使用中缅管道天然气520万立方米,累计使用11.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用气量6.68亿立方米,占总供应量的59%,同比增长88%;城市燃气客户用气量4.6亿立方米,占总供应量的41%,同比增长31%。(昆明日报)
国际能源舆情
1. 阿尔及利亚议会通过能源法修正案
阿尔及利亚媒体14日报道,阿尔及利亚国民议会(众议院)14日投票通过能源法修正案。
阿能源部负责人在能源法修正案通过后对媒体表示,这对阿尔及利亚能源行业以及阿尔及利亚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阿尔及利亚需要进一步加大油气行业的勘探和开采力度,以应对未来不断增大的出口和国内需求。
阿尔及利亚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油气出口,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对该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阿尔及利亚日产原油约120万桶,该国希望吸引外来投资迅速增加石油产量。(新华社)
11月16日国内能源舆情
1. 北京首条盾构山体燃气隧道贯通
历时15个月后,11月5日上午,从高井村至军庄镇段的西六环中段天然气工程隧道北段顺利贯通。这是北京的第一条盾构山体隧道,北段的顺利贯通,也标志着离六环路天然气管线全线成环贯通又近了一步。
据了解, 西六环中段天然气工程管线起点为高井村,终点至大觉寺收费站,管线长度为12.9公里,其中非开挖和山区段长度8.8公里。今日顺利贯通的隧道北段,是六环路天然气工程闭合的重要节点。该工程的建设,将大大解决西北热电中心及北京西北部地区冬季供气不足的问题,缓解燃气管网安全稳定供气压力。未来,陕京四线、天津港海上天然气也将直接汇入六环路天然气管网,满足北京市每年200亿立方米的规划用气量。(北京晚报)
来源:北京晚报
2. 比亚迪拿下美洲最大纯电动大巴订单 379台车辆明年交付
比亚迪在哥伦比亚成功中标379台纯电动大巴订单,中标运营期限为15年。
按计划,此批大巴将于2020年下半年交付当地公交运营商,这是迄今为止哥伦比亚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也是比亚迪目前在美洲斩获的最大的此类订单。(中国网)
国际能源舆情
1. 伊朗宣布上调汽油价格并实施新的配给制度
伊朗政府15日宣布上调汽油价格并实施新的配给制度。伊朗国家石油供销公司发布公告说,补贴汽油的价格从每升1万里亚尔(约合0.6元人民币)上调至1.5万里亚尔(约合0.9元人民币),家庭普通汽车每辆每月可按照这一价格购买60升汽油,超出部分的价格为每升3万里亚尔(约合1.8元人民币)。这一措施从15日开始生效。
伊朗《德黑兰时报》援引伊朗计划和预算组织负责人穆罕默德·诺巴赫特的话说,上调汽油价格是为了弥补政府严重的预算赤字,从而向伊朗约1800万个贫困家庭提供额外补贴。
由于一直对汽油价格实施补贴,并受近两年来里亚尔大幅贬值的影响,伊朗目前是世界上汽油价格最便宜的国家之一。(新华社)
11月17日国内能源舆情
1. 海南明年基本完成公共领域汽车清洁能源化
在2019国际新能源汽车评价大会圆桌论坛上,来自海南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的官员为业界介绍该省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发展现状。海南谋划明年新建充电桩6.5万个,届时基本完成公共服务领域汽车清洁能源化。(中新网)
11月16日,众多新能源汽车集结三亚,进行多场比赛。(图片来源:中新网)
2. 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力首破千万大关
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电力达到1021万千瓦,历史首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当前,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1821万千瓦,占全网装机总容量的57.5%,新能源占比稳居全国电网首位。
国际能源舆情
1. 沙特石油巨头公布IPO指导价 公司估值或达1.7万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17日宣布其首次公开募股(IPO)指导价,预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240亿美元,公司估值预计介于1.6万亿美元至1.7万亿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当天发布声明说,IPO的指导价区间为每股30沙特里亚尔至32沙特里亚尔(约合8美元至8.53美元),预计将在沙特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司股票总数的1.5%,即其200亿普通股中的约30亿股。以此计算,该公司将从IPO中筹集240亿美元至256亿美元。(新华网)
2. 因油价上涨伊朗多地爆发游行 一平民死亡多人受伤4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16日报道,由于伊朗政府突然宣布油价上涨及实施定量配给,包括马什哈德、阿瓦士、锡尔詹等一些城市于当地时间15日晚发生了示威游行活动。
据伊朗伊斯兰学生通讯社16日援引锡尔詹市市长表示,在15日晚,一些民众试图破坏加油站等石油设施,被安全部队制止。最终致一平民死亡,多人受伤,相关原因正在调查。目前游行示威活动已经平息。(央视新闻)
3. 英国石油公司政策部总经理:“一带一路”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7月27日至28日,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亿利生态示范区举行,该论坛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 共建生态文明”。英国石油公司政策部总经理保罗·杰弗瑞斯在论坛期间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宏大的倡议,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网)
图片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森涵 陈妍妍
四川读哪个铁路学校工作稳定
成都市航空职业学校